為便于報考者充分了解2021年度山西省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特制定本大綱。
一、公共科目筆試內容
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主要測查從事公務員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特別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公共科目筆試全部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
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50分鐘,滿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并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二)申論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用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鉛筆作答一律無效。
試卷包括注意事項、多個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考生根據給定資料,綜合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整理加工,按照作答要求進行答題。試題主要是主觀性試題。
三、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介紹
(一)測試內容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
(二)題型介紹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涉及多種題目類型,試題將根據考試目的、報考群體情況,在題型、數量、難度等方面進行組合。以下是部分常用題型介紹。
1.言語理解與表達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
例題1:環境保護主義是一種信念,是一種重建人與自然關系的強烈愿望。要實現這一愿望,就必須樹立一種自然共同體的意識,即將人類在共同體中的征服者角色,變為這一共同體中的普通一員。它暗含著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只有樹立了這樣的一種道德意識,人們才有可能在運用其在這一共同體中的權利時,感到所負有的對這個共同體的義務。這不僅依賴對自然本質的科學理解,也依賴在了解基礎上建立起的對自然的感情。
文段最后一句話中的“這”指的是:
A.自然共同體意識的樹立
B.對自然共同體的義務
C.熱愛自然的感情
D.重建人與自然關系的愿望
(答案:A。首句指出環境保護主義“是一種重建人與自然關系的強烈愿望”,次句說明“要實現這一愿望,就必須樹立一種自然共同體的意識”,第三句說明“只有樹立了這樣的一種道德意識”的重要意義,最后歸結到“這不僅依賴……,也依賴……”,即實現這種意識的條件。因此,可知“這”指的是“自然共同體意識的樹立”,正確答案為A。)
例題2:脫貧攻堅必須______,一步一個腳印,確保各項扶貧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取得全面勝利。同時也應加強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提高其參與度、獲得感,激勵其______,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與活力。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未雨綢繆 一馬當先 B.一鼓作氣 奮發圖強
C.循序漸進 再接再厲 D.穩扎穩打 自力更生
(答案:D。第一空根據后文“一步一個腳印”“落到實處”,說明此空應表達出腳踏實地之意。第二空根據后文“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與活力”,強調的是“內生”。因此,應該填入“穩扎穩打 自力更生”,正確答案為D。)
2.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用題型有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兩種。
第一種題型:數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這個數列各數字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規律,然后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列的排列規律。
例題:1 2 4 8 16 ( )
A.16 B.24 C.32 D.36
(答案:C。原數列是一個等比數列,后一項是前一項的2倍,故正確答案為C。)
第二種題型:數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個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量關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并利用其他基本數學知識,準確迅速地計算或推出結果。
例題:某地勞動部門租用甲、乙兩個教室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兩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兩教室當月共舉辦該培訓27次,每次培訓均座無虛席,當月共培訓1290人次。
問甲教室當月共舉辦了多少次這項培訓?
A.8 B.10
C.12 D.15
(答案:D。根據題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訓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訓可坐45人。由此可計算出甲教室舉辦的培訓次數為15次。)
3.判斷推理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用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四種。
第一種題型:圖形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報考者通過觀察分析找出圖形排列的規律,選出符合規律的一項。
例題:
(答案:B。黑點在正方形中順時針移動。在第5個圖形中,應該正好移動到左上角。)
1 2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1-29
01-29
01-26
01-25
01-25
01-25
03-04
03-04
03-04
03-04
03-04
03-04
03-04
03-04
03-03
03-03
03-03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