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公職類考試經濟部分的知識點中,關于宏觀調控的原因及政策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考點,也是考試的難點,下面對這一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梳理。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么要進行宏觀調控。在一般情況下,市場這個“無形的手”可以使得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這是市場的優點。但市場也有缺點,也有失靈的時候。市場的缺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市場失靈表現為壟斷、公共物品、信息不對稱和外部性。正因為這些市場自身克服不了的問題,所以需要政府這個“有形的手”進行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是為了應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通貨膨脹的“通”指流通,“貨”指貨幣,整體的意思是指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膨脹了,也就是錢太多了,錢多就會導致錢貶值,而對應物價上升,這是通貨膨脹的表現。通貨緊縮則相反,指的是流通的貨幣過少,導致紙幣升值,物價上升的現象。
面對經濟不平衡,即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我們如何應對?通貨膨脹,也叫經濟過熱,也就是市場流通的貨幣過多,我們通過各種手段減少市場上的貨幣量,即實施消極的(緊縮的)財政政策和消極的(緊縮的)貨幣政策。消極的財政政策是要把市場上過多的貨幣量收回到政府手里。財政政策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包括稅、利、債和費。政府財政支出按照經濟性質分為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為了減少市場的上貨幣量,政府應該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稅收,減少各項支出,政府收入多而支出少,財政有盈余,所以不需要或者減少發行債券。貨幣政策主要有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利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為了減少市場上的貨幣量,政府要通過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利率。公開市場業務方面,政府要賣出證券來收回市場上過多的貨幣。通貨緊縮是市場流通的貨幣量過少,所以要通過積極的(擴張的)財政政策和積極(擴張的)貨幣政策增加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減少稅收和增加支出,因為政府財政收入小于財政支出導致財政赤字,所以要發行債券以彌補財政赤字。積極的貨幣政策要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利率,買入證券以增加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
總之,宏觀調控的原則是逆風向調節,即應對通貨膨脹,要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應對通貨緊縮,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貨幣政策。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3-01
03-01
02-25
02-25
02-24
02-10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3-01
02-26